6月7日,江西省召開集中整治違規吃喝專題會議。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如火如荼之際,此次專題會議的召開,釋放出對違規吃喝露頭就打、寸步不讓的強烈信號,這也為全省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切莫心存僥幸、鋌而走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舌尖上的歪風”得到有力遏制。然而,遏制不代表根治,仍有少數黨員干部心存僥幸、頂風違紀。比如,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10名干部在學習教育期間違規吃喝;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千嶺鄉兩地發生黨員干部在學習教育期間違規吃喝并致人死亡的案例……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違規吃喝如同潛伏在暗處的“幽靈”,稍有懈怠,便會被其腐蝕吞噬。
違規吃喝之害絕非危言聳聽,一場看似普通的飯局,背后可能隱藏著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的勾當。別有用心之人,正是通過一頓頓精心安排的飯局,一步步圍獵黨員干部,讓其在觥籌交錯中喪失原則,最終陷入腐敗的深淵。從平時辦案實踐中也可以看出,這種由風及腐的演變,嚴重破壞政治生態,危害巨大。
在實際工作中,部分黨員干部對違規吃喝問題的認識存在偏差。有的抱有“小事小節論”,認為吃頓飯、喝杯酒不過是人情往來,無傷大雅;有的秉持“影響發展論”,錯誤地把違規吃喝當作招商引資、推動工作的“潤滑劑”……思想上的偏差會導致行動上的越軌,一旦放松警惕,打開違規吃喝的口子,在面對各種利益誘惑時,這些黨員干部就再沒有還手之力,在貪欲的裹挾下越陷越深,成為別有用心之人手中的提線木偶。
在作風建設這場沒有終點的征程中,違規吃喝就像頑固的“毒瘤”,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予以清除。作為紀檢監察干部,肩負著維護黨紀國法尊嚴、守護政治生態清朗的重要使命,必須以強有力的舉措糾治違規吃喝問題。如今,違規吃喝變得越發隱蔽、花樣百出,這就要求紀檢監察干部必須緊跟其變化,創新監督方式。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力量,暢通監督舉報渠道,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監督,讓違規吃喝行為無處遁形。另一方面,要借助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通過對公務支出、報銷憑證等數據的分析比對,精準發現違規吃喝的線索,做到一旦發現問題,果斷出手,以雷霆之勢打破這些“隱形變異”的幻想,讓紀律的威嚴時刻高懸。同時,面對違規吃喝,絕不能僅查處表面問題,必須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對違規吃喝問題背后的利益輸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一查到底,切實做到受警醒、知敬畏、守底線。
當然,根治違規吃喝這個頑疾,既要嚴查嚴糾違規問題,也要標本兼治,對頂風違紀行為下狠手、出重拳,嚴肅查處和通報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強有力震懾。如,端午節前,新余通報4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傳遞出一個鮮明信號:只要違反了紀律規定,觸碰了廉潔紅線,就必將受到嚴肅處理。既是對違規者的懲戒,也是對黨員干部的警示教育,十分有必要。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以堅定態度、有力行動、務實舉措,一嚴到底糾治違規吃喝頑瘴痼疾,把“主角”打痛、讓“配角”知痛、使“看客”生畏,才能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贛鄱大地蔚然成風,成為護航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