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層面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工作專班、中央紀委辦公廳公開通報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10名干部在學習教育期間違規吃喝、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經查,3月22日中午,信陽市羅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獻林在干部學習教育期間,組織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酒桌上,李獻林、林志友、段巍巍、汪海洋、夏宇5人共飲用4瓶白酒,1人飲酒后于當日下午死亡。為掩蓋違規飲酒、1人死亡事實,李獻林等5人籌集資金給予死者家屬補償,其中李獻林、段巍巍部分資金系向管理服務對象借用。
咋一看,這是典型的目無法紀、頂風違紀,性質極為嚴重,影響極為惡劣,盡管相關當事人受到嚴肅處理。但是,在黨中央響鼓重錘、三令五申,尤其是今年在全黨部署開展學習教育期間,李獻林、葉金廣等人一邊參加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一邊組織或接受違規宴請,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觀其象、探其因、思其果,教訓十分深刻。
其一,認為吃喝是小事,導致重錘之下仍在頑者。有的認為吃點喝點是人之常情,“無酒不成席”;還有的認為,“吃一點喝一點”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政治上沒事”就行。其實不然,一杯酒、一頓飯,看似無關大節,實則是政治意識的深度折射,因為其背后隱藏著謀事、謀利、謀權的影子。吃喝問題看似小事,實則危害深遠。眾多案例印證,腐敗分子的腐化墮落,大都是從接受一次吃請、收受一點禮品、謀取一份私利開始的,一而再,再而三,久而久之,則會因吃而步入貪腐深淵。
其二,僥幸心理猶存,導致膽大妄為、不計后果。有的認為“喝的不是酒,是面子和感情”“只要不收錢,吃點喝點不算什么”“,有的認為“關起門吃喝安全有保證”“聚在一起的都是最貼心的人”,“圈”在一起不會被組織發現;還有的認為“偶爾吃點喝點不會出事”,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殊不知,心存僥幸,難逃不幸。“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切莫聰明反被聰明誤,玩火自焚、作繭自縛,最終還是摔了跟斗,遺恨終身。
其三,紀律觀念淡化,反映了紀律教育學習仍有短板。違規吃喝的背后還有對黨規黨紀缺乏敬畏,把紀律當做“稻草人”。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零一條規定:接受、提供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且不說有的以“酒桌”為平臺,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就是違規吃喝也嚴重違反了黨的紀律,損害了黨的形象。而頂風違紀的背后也反映了黨紀學習教育在有些人單位走了過場,少數人紀律學不到位,缺少對紀律的敬畏,最終導致“學習雖不斷、違紀仍有時”。
當然,政治意識極其淡薄,是違規吃喝成頑癥最重要的根源。管不住自己的嘴,實為沒有管住腦。黨性問題往往決定態度與行為。一日上酒桌,黨性全失守。對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決心和意志的認識極不清醒,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置若罔聞,毫無敬畏戒懼之心。“口舌之欲”“腐從口入”皆因沒有把吃喝與政治聯系起來思考,有的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實質及具體要求所知甚少,黨性意識淡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滋生。實踐證明,只有筑牢堅定的政治意識,認識才能有高度,才能做到不越紅線、不踩底線,自覺抵制、堅決糾治“四風”,真正管住自己的“嘴”和“手”。
政治意識筑得牢,方可有效防止歪風邪氣伺機浸染、傳播、回潮。當務之際,要借學習教育之機,把培養黨員干部的政治意識作為重點,清除思想之瘴,滌除政治之茫,清理認識之疾。只有及時澄清、堅決破除思想之“霧”,時常敲一敲違規吃喝的警鐘,以案為鑒、自重自省,繃緊紀律之弦,注重點滴養成,遠離違規吃喝的腐敗源,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切實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作風建設任重而道遠,整治違規吃喝歪風,永遠都是“進行時”。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監督責任,始終保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把系統觀念貫穿違規吃喝整治全過程,突出在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上下功夫,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時時做到深入學習、融會貫通、知行一致,處處做到心明眼亮、頭腦清醒。同時,要推動補齊制度和監管漏洞,建立健全長效治理機制,糾治隱形變異問題,堅決遏制違規問題滋生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