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銓(1102年-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縣(今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廬陵五忠一節之一。提到胡銓,世人往往想到的是著名的《戊午上高宗封事》,他上書請斬秦檜、王倫、孫迎三人,震驚朝野,留下忠貞愛國、不畏權臣的千古絕唱。但也正是因為《戊午上高宗封事》這份奏章,胡銓開始了他長達23 年的流放生涯,期間發生了許多不為眾人所知的廉潔事跡,“巧對對聯鎮貪官”就是其中之一。
紹興九年(1139)秋,胡銓由廣州鹽倉監管改謫為簽書威武判官。上任這天,胡銓兩手空空朝縣衙大門走去,縣令王祿驚訝地看著胡銓,暗自思忖難不成這呆子連禮數都不懂?難怪他被貶流放!王祿見狀提示胡銓:“你今天第一次來見本縣令,我通知了鄉紳到場帶禮迎接你。”胡銓心想這是赤裸裸的敲詐,變相的受賄啊!面對此等厚顏無恥之人,胡銓內心的厭惡油然而生。
王祿見胡銓面露不悅,立即變了嘴臉,點頭哈腰諂笑地說道:“不收就不收,小意思,小意思。”原本王祿想借機挫一挫這位新判官的銳氣,故意讓鄉紳送禮,如果胡銓收下禮,則罪加一等;如果不收,正好撿個便宜自己收下,一箭雙雕。誰知胡銓軟硬不吃,壞了自己發財的機會,縣令王祿決定要給胡銓一個下馬威,讓他難堪。歡迎會開始,王?出了一個上聯,點名要胡銓答對:上元不見月,點幾盞燈為乾坤生色。胡銓不露聲色,見縣令想借機斂財,便決定敲打狠剎其惡風劣習,于是對出下聯:驚蟄未聞雷,擊數聲鼓代天地宣威!對聯暗藏雙關影射縣令,王祿無地自容,咬牙切齒。
胡銓巧用對聯威鎮貪官王祿的事跡,一時被傳為佳話,清明廉潔之風悄然在紹興興起。胡銓即便被貶,仍然剛正不阿,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忠貞愛國、清正廉明、為官懿德,并警示后人“滿世庾塵遮不得,聊將醉墨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