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而珩,字韞白,江西樟樹人。
彭而珩自幼喪父,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養大。彭而珩自幼就非常懂事,平日在家中,他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母親做一些事情。在母親生病時,他衣不解帶地照顧母親,為母親煎熬湯藥,《清江縣志》也稱他“至孝”。他的母親以為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一定要送入學堂,于是節衣縮食把彭而珩送入了私塾讀書。彭而珩也不負所望,讀書時舉一反三,贏得了夫子的好感和同學的認可。
萬歷八年(1580年),彭而珩高中進士,以優異的成績報答了母親的辛苦。經過考核,彭而珩被授予汀州推官一職。汀州位處福建南部,是江西、福建、廣東三省的交界處,屬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因土地貧瘠,民風較為剽悍。推官一職,主要是負責境內的案件審理事宜。彭而珩在審理案件時,保持著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態度,他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后知府離任,彭而珩暫代知府一職,他干得有聲有色。在汀州期間,彭而珩以廉潔名聞官場,史稱“有廉聲”。
后升任南京監察御史,負責監察文武百官的不法行為。在任期間,彭而珩不拘泥于小錯小罪,而是深究官員違禮背后的緣由,并對此提出解決措施。有關百姓生產生活的事情,只要有利于百姓的,他都會積極上書;只要有利于民生的,他都會積極進言。后江南大災,朝廷派遣彭而珩巡視江南,彭而珩到了吳地后,發現當地的災情極為嚴重,百姓勢如危卵,已快到了賣妻鬻子的地步。彭而珩連夜上書朝廷,請求朝廷開倉賑災,并動用江西、湖廣兩省的糧食來救濟災民,朝廷得到了彭而珩的加急奏折,也立刻回信說:“可以。”彭而珩的兩封奏疏,救濟了成千上萬的災民,百姓稱他是活菩薩。
等災情平緩后,彭而珩考察吳地的屯田政策?紤]到災情可能會有反復,他命人用官府資金購買了大量的糧食,放入社倉之內,以備災年。彭而珩在文學上也很有才華,他著有《閩汀集》《白下吟》《南臺奏疏遺稿》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