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躺平式干部”問題發出警示,明確指出此類干部的消極作風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影響政策落實和群眾利益,必須堅決整治。向全體黨員干部敲響了警鐘:讓“躺平式干部”無立足之地。
“躺平”,本是網絡流行語,卻在干部群體中出現了這樣消極怠工的現象!疤善绞礁刹俊蓖种环N“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面對工作任務能推則推、能躲則躲,缺乏最基本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他們對上級的部署要求敷衍了事,對待群眾的訴求也是置若罔聞,逐漸喪失干事創業的熱情與沖勁。長此以往,黨和政府為人民謀福祉的諸多政策難以有效落地生根,群眾眼巴巴盼著解決的問題只能被擱置拖延,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也會遭到嚴重破壞。
“躺平式干部”之所以有滋生的空間,背后有著復雜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干部自身思想出現了滑坡,理想信念缺失,在長期的工作中迷失了方向,忘記自己身為公職人員所肩負的神圣職責,陷入了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泥沼。另一方面,考核監督機制或許還存在一定的漏洞,讓一些“躺平式干部”覺得有機可乘,即便不作為也能蒙混過關,沒有受到應有的懲處,導致這種不良風氣有了蔓延的趨勢。
然而,我們絕不能任由“躺平式干部”繼續逍遙自在、大行其道,必須采取有力舉措,讓他們無立足之地。首先,要強化思想教育,補足干部的精神之“鈣”。通過深入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干部重溫初心使命,以先進模范為榜樣,筑牢擔當作為的思想根基,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燃起為人民服務、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之火。其次,完善考核評價機制至關重要。建立起科學合理、全面細致的考核體系,不僅看工作成果,更要關注工作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擔當表現,讓那些真正踏實干事、積極作為的干部脫穎而出,同時也讓“躺平式干部”無所遁形。再者,加強監督問責力度,對于發現的“躺平式干部”絕不姑息遷就,要依據相關規定嚴肅處理,形成強有力的震懾,讓其他干部不敢、不能“躺平”。
筆者認為,讓“躺平式干部”無立足之地,要有韌勁與決心。要把思想教育“軟引導”、考核機制 “硬約束”、監督問責“強震懾”相結合,讓“有為者有位”等成常態,“不干事就出局”等成共識,鍛造擔當作為的干部隊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增添動力,推動各項事業上新臺階。(王傳強)